買傢俱或衣服時最常遇到的困擾就是「尺 寸 cm」換算問題啦!特別是現在很多進口商品都用公分標示,但老一輩還是習慣用台尺、英吋來溝通,常常搞得一頭霧水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尺寸對照表,讓你下次購物不再手忙腳亂~
先來看台灣人最常搞混的「台尺」和「公分」換算。傳統建材行說的「1尺」其實是台制單位,和日本用的「尺」不一樣喔!這邊整理個簡單對照:
台制單位 | 公分(cm) | 常見用途 |
---|---|---|
1分 | 0.3 | 木板厚度 |
1寸 | 3.03 | 佛具、神桌 |
1尺 | 30.3 | 家具、門窗 |
1丈 | 303 | 土地測量 |
最近很多人在ikea買傢俱會遇到「歐洲尺寸」問題,像是床墊單人尺寸就有90x200cm和100x200cm兩種。台灣傳統的3尺床(約91cm)其實比較接近歐規90cm,但現在新建案主臥都建議放5尺(152cm)以上才夠用。這邊附上常見床墊尺寸對照:
規格 | 公分(cm) | 適用人數 |
---|---|---|
單人 | 91×188 | 1人 |
標準雙人 | 152×188 | 2人 |
加大雙人 | 182×188 | 2人+寵物 |
特大雙人 | 182×212 | 需要翻身空間 |
說到衣服尺寸就更頭痛了!同樣標示L號,日本品牌和歐美品牌實際差很大。建議網購時先量肩寬和胸圍,像台灣女生平均肩寬大約36cm,買日系上衣選M號剛好,但換成韓版可能就要拿L號。褲子更要注意臀圍和腿長,台製褲子通常會比歐美版短2-3cm。
台灣人買傢俱最常搞錯的尺寸cm換算,特別是網購或自己量尺寸時,常常會因為單位換算錯誤而買到不合用的傢俱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最容易搞混的尺寸對照,讓大家在選購時能更精準掌握空間需求。
首先最常見的就是床墊尺寸的誤會。台灣常用的”標準雙人床”其實有兩種規格,很多人會把5尺床和6尺床搞混。5尺床實際上是152公分寬,而6尺床則是182公分。如果房間不大硬塞6尺床,走道空間就會變得很擁擠。另外單人床也有分3.5尺和3尺,分別是106公分和91公分寬,差這15公分就可能影響到書桌或衣櫃的擺放。
再來是沙發的深度問題。很多人喜歡挑看起來很深的沙發,但實際測量時常忽略走道空間。一般建議沙發深度不要超過95公分,否則坐下去腳會懸空不舒服。如果是小坪數客廳,最好選擇深度在85公分左右的款式,保留至少70公分的走道才不會覺得壓迫。
以下是幾個常見傢俱尺寸的對照表:
傢俱類型 | 台灣常用稱呼 | 實際尺寸(cm) | 常見誤區 |
---|---|---|---|
雙人床 | 5尺床 | 152×188 | 誤以為是150×200 |
雙人床 | 6尺床 | 182×188 | 誤以為是180×200 |
單人床 | 3.5尺 | 106×188 | 誤以為是100×200 |
沙發深度 | – | 85-95 | 超過95會太深 |
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衣櫃的深度。很多人以為60公分就夠了,但實際上要考慮到衣架和衣服的厚度,建議至少要做到65公分才不會讓衣服擠在一起。書桌的高度也是常被忽略的部分,標準辦公桌高度是75公分,但如果你身高超過175公分,最好選擇可調高度的款式,避免長期彎腰造成脊椎負擔。
最近在幫家裡買衣櫃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:為什麼ikea衣櫃尺寸用cm但老一輩愛用台尺?這其實跟台灣的歷史背景和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。ikea作為國際品牌,當然採用全球通用的公分制,但老一輩從小用台尺量布、量家具,這種習慣已經深植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,要改也沒那麼容易。
說到這個,就不得不提台灣傳統市場的「潛規則」。老一輩買木材、訂做家具時,師傅都是用台尺報價,連窗簾行阿姨也常問:「要幾尺的布?」這種在地的度量衡已經變成某種行業默契。像我們這種年輕人,第一次聽到「三台尺半的衣櫃」可能還要拿手機換算一下,但對長輩來說,這就像呼吸一樣自然。
來看看cm和台尺的實際對照,你就知道為什麼老人家會覺得台尺比較直觀:
常用尺寸 | 公分(cm) | 台尺(約) |
---|---|---|
單人衣櫃 | 60cm | 2尺 |
雙人衣櫃 | 90cm | 3尺 |
標準門寬 | 75cm | 2.5尺 |
有趣的是,ikea雖然用公分標示,但他們的衣櫃尺寸其實也很「台」。比如PAX系統衣櫃的60cm寬度,剛好就是傳統說的2台尺,這可能是種無意的巧合,也可能是為了在地化做的設計。老一輩常說「一眠大一寸」,這種用身體記憶的度量方式,和ikea精準的公分制比起來,確實有種特別的人情味。
現在很多家具行都會同時標註兩種單位,算是新舊世代的妥協。不過我發現跟阿嬤解釋ikea尺寸時,還是直接說「這個櫃子跟我們家神明桌一樣寬」最有用,畢竟對老人家來說,生活中的實物比數字更有說服力啊!
裝潢師傅教你快速記住1尺等於幾公分
每次去建材行買材料,聽到老闆說「這個木板3尺長」就頭痛嗎?今天讓有20年經驗的裝潢師傅來教你超簡單的記憶法,保證以後不用再拿手機計算機按老半天啦!其實台灣常用的台尺和公制換算有個超好記的口訣,跟著師傅這樣記就對了。
先來看看最常用的單位換算表:
單位 | 換算公分 | 記憶口訣 |
---|---|---|
1台尺 | 30.3公分 | “303”諧音像「想你想」 |
1英呎 | 30.48公分 | 記成「30公分再加半公分」 |
1公尺 | 100公分 | 這個大家都會啦 |
師傅說最實用的就是記住「台尺303」這個數字,因為台灣傳統建材像木板、鋁門窗都是用台尺計算。下次聽到師傅說「裁個2尺長的木條」,馬上心算2×30.3=60.6公分,連老師傅都會覺得你很內行!
其實在工地現場,老師傅們都會把尺和公分混著用。像釘天花板時常說「每30公分釘一支角料」,但買材料時又變成「買10尺長的角料」。這時候只要記住1尺大約就是30公分,快速估算時直接把尺數乘以30就很夠用,不用算到小數點那麼精準啦。
平常去B&Q特力屋或IKEA買家具也常常遇到這個問題。比如看到書架標示寬度90公分,想換算成台尺就除以30.3,大約是2.97尺。這時候可以直接當作3尺來看,反正差那0.03尺根本感覺不出來。師傅說實務上這樣估算就夠用了,除非是做精密儀器才需要算到小數點後兩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