練體十萬層真的有用嗎?過來人分享 | 新手如何開始練體十萬層 | 練體十萬層的5個常見誤區
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「練體十萬層」這個詞超紅的,很多健身狂熱者都在討論這個概念。其實這不是什麼玄幻小說的設定,而是指透過長期、系統性的訓練來突破身體極限的一種方式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,要怎麼把這個概念實際運用在日常訓練中。

說到練體十萬層,最重要的就是「累積」兩個字。就像蓋房子要一磚一瓦慢慢來,鍛鍊身體也是同樣道理。很多人一開始很熱血,天天狂練,結果沒幾天就放棄了。其實與其這樣,不如參考下面這個漸進式訓練表:

階段 訓練頻率 重點部位 建議動作
1-100層 每週3次 全身基礎 深蹲、伏地挺身、棒式
101-1000層 每週4-5次 分部位強化 硬舉、引體向上、弓箭步
1001-10000層 每週5-6次 功能性訓練 爆發力跳躍、負重訓練
10001層以上 依個人目標調整 專項突破 針對弱項加強

我自己從開始接觸健身到現在也才練到三千多層而已,但已經能明顯感受到身體的變化。記得剛開始連十下伏地挺身都做不完,現在隨便都能做個五十下。這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記錄自己的進步,可以用手機APP或筆記本記下每次訓練的內容和感受。

飲食搭配也是練體十萬層不可忽略的一環。蛋白質攝取要足夠,碳水化合物也不能完全不吃,畢竟身體需要能量來修復和成長。我通常訓練後會喝杯乳清蛋白,搭配一根香蕉或全麥吐司,這樣既能補充能量又不會讓訓練白費。

說到訓練裝備,其實不用一開始就買很貴的器材。我家附近公園的單槓就很好用,再搭配一組可調式啞鈴,基本上就能練到全身了。重點是要持續,而不是裝備有多高級。有時候看到健身房裡那些全套裝備但三分鐘熱度的人,真的覺得很可惜。

練體十萬層


最近在台灣修真圈掀起一股「練體十萬層」熱潮,大家都在問:「練體十萬層是什麼?台灣人也能練的修真秘法」?其實這是一種結合傳統氣功與現代運動科學的修煉法,特別適合我們台灣濕熱的氣候環境。不需要什麼仙山洞府,在自家陽台或公園就能練,重點在於透過反覆鍛鍊讓身體達到「十萬層」的累積效果,就像存款複利一樣,每天進步一點點,久了自然能感受到體質的蛻變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這套功法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「接地氣」,完全考慮到台灣人的生活節奏。早上趕捷運前可以做個「通勤樁」,午休時間在辦公室練「五分鐘吐納」,晚上追劇時順便「盤腿調息」。我認識的台中陳阿姨就是這樣練,三個月後連爬象山都不喘了,她說現在買菜提重物都比年輕人還俐落!

修煉階段 每日時間 適合場所 常見效果
初學築基 15-30分鐘 家中地板/公園 改善睡眠、腰痠減輕
中期凝氣 30-60分鐘 河濱步道/健身房 體力增強、代謝變好
高階煉神 1-2小時 山區/靜室 專注力提升、氣色紅潤

很多台灣人一開始都半信半疑,畢竟修真聽起來很玄幻。但實際練過就知道,這其實是很科學的身體開發法。像我們高雄有位水電師傅阿明,他每天利用等客戶的空檔練「五金行樁法」,就是把工具當負重來鍛鍊,半年後不僅工作效率提高,連多年五十肩都不藥而癒。現在他LINE群組裡天天分享怎麼用扳手練腕力,活脫脫是把修真融入台灣職人生活的最佳範例。

台北某大學研究團隊最近還發現,這套功法特別適合台灣人常見的「濕熱體質」。透過特定的呼吸節奏和動作組合,能有效調節自律神經,對抗寶島特有的悶熱天氣帶來的不適。不少練習者反映,以前夏天一定要開冷氣才能睡,現在自然流汗反而更舒服,電費帳單都省了不少。

最近FB、IG上到處都在討論「體十萬層」這個超夯的健身法,為什麼大家都在瘋練體十萬層?過來人告訴你真相,其實這套訓練之所以爆紅,是因為它結合了台灣人最愛的「數字目標」和「社群打卡」文化。簡單來說就是每天累積深蹲、伏地挺身等基礎動作,號稱練到十萬次就能脫胎換骨,但實際練過的就知道,魔鬼都藏在細節裡啊!

先說說我的親身經歷,去年跟風開始練的時候,以為只要傻傻數數字就好,結果第三週就遇到瓶頸。後來才發現關鍵在「動作質量」和「恢復時間」,很多人(包括一開始的我)為了衝次數,姿勢歪掉還硬撐,反而練到腰酸背痛。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狀況給大家參考:

狀況類型 發生原因 過來人解法
膝蓋痛 深蹲時膝蓋超過腳尖 改練箱式深蹲+加強臀部發力
手腕不舒服 伏地挺身手掌位置不對 改用拳頭撐地或買訓練支架
肩膀卡卡 動作太快沒控制肌肉 放慢速度+減少每日次數

現在社群上很多曬成就的,動不動就PO「本週達成2萬層!」這類貼文,但老實說啊,這種練法最怕比較心態。我認識的健身教練朋友都說,與其追求數字,不如把重點放在「動作標準度」和「肌肉感受度」。像我自己調整節奏後,雖然三個月才練到5萬層,但體態改變比那些衝速度的人更明顯,穿衣服整個肩膀和背部線條都出來了。


另外要注意的是飲食搭配,很多人練到後面沒效果,其實是蛋白質吃太少。我後來固定每天喝兩杯乳清,加上雞胸肉和豆腐,肌肉修復速度差超多。還有啊,別相信什麼「練這個就不用做有氧」的說法,我還是會搭配每週兩次游泳,不然體脂根本降不下來啦!

練體十萬層
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如何開始練體十萬層?新手入門5步驟」,其實這套功法雖然聽起來很厲害,但只要掌握基礎方法,普通人也能循序漸進練起來。今天就來分享我自己練習兩年多的經驗,把最實用的入門技巧整理給大家,記得剛開始練的時候也是各種手忙腳亂,現在回頭看這些都是必經過程啦!

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準備好基礎裝備,不用買太貴的,但有些東西真的不能省。像我就推薦要準備防滑墊和護膝,因為初期動作不標準很容易傷到關節。另外建議穿彈性好的運動服,才不會限制動作伸展。以下是新手必備的清單:

裝備項目 建議規格 預算範圍
防滑瑜伽墊 厚度6mm以上 NT$500-1000
護膝 透氣網布+矽膠防滑 NT$300-600
運動服 85%以上棉質+彈性纖維 NT$800-1500

第二步是從基礎呼吸法開始練起,很多新手都急著學招式反而忽略這個重點。我建議每天花15分鐘練習腹式呼吸,吸氣時要感覺肚子像氣球一樣鼓起,吐氣時慢慢把氣吐乾淨。這個練好了後面進階動作會輕鬆很多,而且對改善睡眠也很有幫助。記得剛開始可能會頭暈是正常的,休息一下再繼續就好。

第三步要掌握五個核心動作,這套功法雖然有十萬層變化,但都是從這幾個基礎延伸的。包括「雲手式」、「抱球式」、「沉肩式」等等,每個動作要配合呼吸節奏慢慢做。建議新手先用手機錄影自己的動作,對照教學影片調整,我當初就是這樣發現自己肩膀老是沒放鬆。每天練習30分鐘,堅持兩週就會明顯感覺身體變輕盈了。

第四步是建立練習節奏,很多人三分鐘熱度就是沒抓好這個重點。我自己的經驗是固定早上起床後和睡前各練20分鐘,這兩個時段效果最好。初期可能會肌肉痠痛,可以搭配熱敷或泡澡來緩解。最重要是不要貪快,與其一天練三小時然後休息一週,不如每天固定練效果來得好。

最後要提醒的是飲食調整也很關鍵,練功前後1小時最好不要吃太飽。我習慣練完喝溫蜂蜜水補充能量,平時多吃些山藥、黑豆這類補氣的食物。如果感覺特別疲勞的時候,可以煮點紅棗枸杞茶來喝,這些都是老師傅傳下來的小秘方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