説話不算話的人,該怎麼應對? | 遇到説話不算話的人必學3招 | 為什麼有些人總愛説話不算話?

說話不算話的人,真的讓人很頭痛

你有沒有遇過那種「說話不算話的人」?明明約好時間卻總是遲到,答應的事情轉頭就忘記,這種人真的會讓人很火大。在台灣我們常說「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」,但就是有些人把承諾當成空氣,讓人不知道該不該繼續相信他們。

這種人通常有幾種特徵,我整理成表格讓大家參考:

特徵類型 具體表現 常見場合
拖延型 總是說「明天再說」、「下次一定」 工作合作、朋友聚會
健忘型 答應的事情轉頭就忘記 日常生活、家庭承諾
敷衍型 表面答應其實根本沒打算做 商業往來、感情關係
藉口型 每次都有新的理由推託 借錢還錢、責任分擔

我記得前陣子有個朋友跟我抱怨,她老公就是典型的說話不算話。說好週末要帶小孩去動物園,結果當天睡到中午還說「下次再去」;答應要幫忙做家事,最後都是她一個人做到腰酸背痛。這種情況久了,真的會讓人心累,連吵架都懶得吵了。

在工作中遇到這種同事更麻煩。明明說好週五前要交的報告,到deadline那天才說「啊我忘記了」,害整個團隊都要加班幫他擦屁股。最氣人的是,這種人通常還很會裝無辜,說什麼「我不是故意的」、「我也很自責啊」,但下次還是照樣犯。

有些生意上的往來也要特別小心說話不算話的人。像是借錢的時候說「下個月一定還」,結果拖了好幾年;或是合作案談得好好的,簽約前突然變卦。這種時候真的會讓人懷疑,是不是自己太容易相信別人了?

說話不算話的人


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説話不算話?心理學家告訴你背後原因

你有沒有遇過那種約好時間卻總是遲到、答應幫忙最後卻放鳥的朋友?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説話不算話?心理學家告訴你背後原因其實跟人格特質和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。這種行為背後往往不是單純的「健忘」或「懶惰」,而是更深層的心理機制在作祟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根據心理學研究,經常食言的人通常有這幾種特質:

類型 特徵 常見表現
逃避型 害怕衝突與壓力 用拖延逃避承諾
討好型 當下想讓人開心 先答應再說,事後反悔
衝動型 缺乏規劃能力 忘記自己答應過什麼
自戀型 自我中心思考 覺得自己的時間更重要

第一種是「逃避型人格」,他們答應的時候是真心的,但面對實際執行時的壓力就會本能地想逃。比如明明答應週末要幫忙搬家,到了當天卻突然「生病」或「有急事」。這種人不是故意要騙你,而是他們真的無法面對履行承諾帶來的焦慮。

第二種常見的是「討好型人格」,他們在當下為了讓你開心或避免尷尬,會不假思索地答應所有要求。我朋友阿凱就是這樣,每次聚餐都說「下次我請」,但三年過去從來沒兌現過。這種人往往事後會覺得很愧疚,但下次又會重蹈覆徹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現代人太習慣「過度承諾」,我們的生活被各種社群媒體和即時通訊軟體切割得支離破碎。很多人同時在LINE、FB、IG上答應不同朋友的事情,結果大腦根本記不住自己說過什麼。心理學家稱這種現象為「數位承諾疲勞」,我們的記憶力已經跟不上社交節奏了。

遇到説話不算話的朋友該怎麼辦?3招教你應對這個讓人頭痛的問題。相信大家都有遇過這種情況,明明約好時間卻臨時放鳥,答應的事情轉頭就忘記,這種朋友真的會讓人很無奈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應對方法,讓我們在維持友誼的同時,也能保護自己不被一再失信的行為影響心情。

首先,我們要先判斷朋友是「習慣性失信」還是「偶發性健忘」,這兩種情況的處理方式不太一樣。可以試著記錄朋友近期的承諾兌現情況,做個簡單的表格來幫助判斷:


情況類型 特徵 應對方式
習慣性失信 經常性不守信用,找各種藉口 保持距離,重要事不依賴
偶發性健忘 偶爾忘記,但事後會誠懇道歉 溫和提醒,給予改進機會

第二招是學會「降低期待值」。對於信用度不高的朋友,我們可以調整相處模式,比如不要把所有重要事情都押注在他們的承諾上。約吃飯就當作是隨緣,對方來了是驚喜,沒來也不影響原定計劃。這樣做不是要疏遠朋友,而是讓自己不會因為期待落空而產生太多負面情緒。

最後一招是「明確溝通」。當朋友又一次說話不算話時,可以找個適當的時機,用輕鬆但認真的語氣表達你的感受。比如說:「欸,你上次又放我鴿子,我其實有點難過餒~」很多時候朋友可能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困擾,真誠的溝通反而能改善這種狀況。記得要用「我訊息」來表達,避免讓對方覺得你在指責他。

說話不算話的人

老闆常常承諾又反悔?職場老鳥教你如何自保

遇到老闆畫大餅又跳票,真的會讓人很無力對吧?在台灣職場打滾這麼多年,看過太多同事被口頭承諾耍得團團轉。今天就用過來人的經驗,分享幾個實用自保技巧,讓你不再吃悶虧。

首先,養成記錄的習慣絕對是基本功。不管是會議紀錄、Line對話還是email往來,都要有白紙黑字的證據。我認識一個做業務的朋友,就是靠著每次談完加薪都寄確認信給主管,最後成功爭取到原本被裝傻的獎金。

情境 自保方法 實際案例
口頭承諾加薪 會後發郵件確認 “如您今日會議提及,本月業績達標將調薪5%,請協助確認”
答應補休 當場排入公司系統 避免主管事後說”現在太忙下次再說”
專案獎金 要求簽署合約附件 電子簽核或紙本留底都行

再來要學會觀察老闆的信用評等。有些主管是真的忘記,有些則是習慣性食言。如果是前者,適時提醒就好;但遇到後者,建議重要事項一定要拉HR或更高層當見證人。我待過一間公司,副總最愛開空頭支票,後來大家學乖了,重要談判都約在總經理也在的場合,反悔率直接降一半。

最後提醒,別把雞蛋放同個籃子。與其苦等老闆兌現承諾,不如同步準備其他備案。像是答應的升遷一直沒下文,就開始更新履歷、累積作品集,這樣進可攻退可守。職場上很多時候,與其期待別人守信,不如自己先做好風險管理。

這些方法看起來很基本,但真的能幫你避開80%的職場承諾陷阱。下次聽到老闆說”這個案子做完就…”的時候,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吧?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