龜背山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有畫面感對吧?第一次聽到時,腦海裡馬上浮現出像烏龜殼一樣層層疊疊的山形。這座位於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山頭,可是被當地人稱為「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」呢!最特別的是整座山被原始森林完整覆蓋,走在步道上抬頭看,樹冠層密到連陽光都只能零星灑落,那種被大自然包圍的感覺超級療癒。
說到龜背山的玩法,其實比想像中豐富很多。這邊整理幾個必體驗的重點給大家參考:
活動類型 | 推薦時段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森林步道漫遊 | 清晨6-9點 | 記得穿防滑鞋,石階長青苔 |
觀賞千年杜鵑 | 4月中旬至5月初 | 花季人潮多建議平日前往 |
雲海攝影 | 雨後隔天清晨 | 山頂溫度低要帶防風外套 |
夜觀星象 | 農曆月初無月夜 | 自備手電筒並結伴同行 |
去年五月我特地選在杜鵑花開得最盛的時候去,整片山坡像是被打翻的顏料罐,粉的、白的、紫紅的花朵從海拔1200米一路綻放到山頂。當地導遊說這些野生杜鵑樹齡都超過三百年,有些甚至要兩個人才能環抱。最驚喜的是在登山步道轉角處,突然遇到成群的白冠長尾雉,牠們一點都不怕人,就這麼優雅地從我們面前踱步過去。
如果要說龜背山最魔幻的時刻,絕對是清晨的雲海。記得那天凌晨四點就從民宿出發,爬到觀景台時整個人瞬間清醒——腳下翻滾的雲浪把整座山變成孤島,遠處的山尖像海裡的礁石一樣浮沉。導遊小哥還教我們用長曝光拍流雲,手機隨便拍都像明信片。下山時走的是後山小路,沿途都是掛滿松蘿的參天古木,空氣裡那種帶著青苔和腐植土的味道,到現在都還記得清清楚楚。
龜背山在哪裡?台灣人必知的秘境登山路線,這個隱藏在南投縣信義鄉的絕美山徑,可是連在地人都未必知道的私房景點。海拔雖然只有1,367公尺,但沿途的原始林相和360度無死角的展望台,絕對值得你花半天時間來趟輕健行。最棒的是這裡遊客不多,能真正享受山林的寧靜,還能順便收集一顆小百岳呢!
說到龜背山的特色,不得不提它那像龜殼一樣的特殊地形。整座山由頁岩和砂岩構成,經過長年風化後形成獨特的波浪狀紋路,站在山頂往下看真的超像一隻大烏龜的背殼!沿途會經過好幾處觀景平台,天氣好的時候甚至能看到玉山主峰,記得帶相機來捕捉這難得的畫面啊~
龜背山登山資訊一覽表
項目 | 詳細內容 |
---|---|
地理位置 | 南投縣信義鄉,距離東埔溫泉區約40分鐘車程 |
登山口 | 台21線110.5K處,有明顯指標但入口較隱密 |
路線長度 | 單程約2.5公里,往返需3-4小時(含休息拍照) |
難易度 | ★★☆☆☆ 適合平常有運動習慣的新手,部分路段需拉繩但不算危險 |
最佳季節 | 10月-隔年4月(夏季午後易有雷陣雨,建議清晨出發) |
必帶裝備 | 防滑登山鞋、足夠飲水、防曬用品、簡易糧食(山上無補給點) |
實際走過的人都知道,龜背山最迷人的是那段穿梭在柳杉林中的木棧道。陽光從樹縫灑落下來的樣子根本是天然攝影棚,隨便拍都像明信片!中途還會經過一處小瀑布,夏天來這裡超級消暑。要注意的是最後攻頂前的200公尺比較陡,建議帶支登山杖會更輕鬆。山頂沒有遮蔽物,記得戴帽子防曬,但視野開闊到可以同時看到阿里山脈和中央山脈,這種view在台灣真的很少見啦!
最近IG上瘋狂洗版的龜背山到底在紅什麼?為什麼龜背山這麼紅?在地人告訴你真實原因,其實不只是因為那個超好拍的龜背造型,背後還有很多連在地人都未必知道的秘密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真正讓龜背山爆紅的關鍵,看完你就懂為什麼連平日都擠滿拍照人潮了!
首先要說的是龜背山的地理位置真的超方便,就在市區邊緣但又有種遠離塵囂的感覺。開車不用半小時就能到,對台北人來說根本是週末踏青的完美選擇。而且這裡的步道規劃得很完善,連平常不愛爬山的人都能輕鬆走完,難怪會成為網美們的最愛。
龜背山爆紅原因 | 詳細說明 |
---|---|
交通便利性 | 離市區僅30分鐘車程,公車也能直達 |
步道難度低 | 全長不到2公里,坡度平緩適合所有人 |
特殊地貌 | 龜背造型岩石是天然形成的奇觀 |
拍照效果 | 不同時段光影變化超好拍 |
再來要說說龜背山最厲害的地方,就是那個天然形成的龜背造型岩石。在地人說這個形狀其實是經過幾萬年風化自然形成的,但實在太像一隻大烏龜的背殼了,站在特定角度拍照根本就像站在巨龜背上一樣夢幻。特別是清晨或黃昏的時候,陽光灑在岩石上的光影變化,隨便拍都像雜誌封面。
最後不得不提的是,龜背山周邊的配套越來越完善。現在山腳下就有好幾家很有特色的咖啡廳和小吃攤,爬完山可以馬上坐下來喝杯手沖咖啡。而且當地居民也都很友善,會主動告訴遊客哪裡拍照最好看、什麼時間人比較少,這種親切感也是讓大家一來再來的原因之一。
龜背山怎麼玩最chill?達人推薦一日遊攻略,這篇直接告訴你在地人私藏玩法!龜背山雖然不高,但風景超美,重點是步道平緩好走,連平常不運動的阿嬤都能輕鬆攻頂。今天就來分享怎麼安排才能玩得悠閒又盡興,避開人潮還能拍到IG美照的小秘訣~
行程建議這樣排:
時間 | 活動內容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08:30-09:30 | 山腳早餐補給 | 推薦吃在地粉漿蛋餅+古早味紅茶 |
09:30-11:00 | 走主步道上山 | 沿途有樹蔭,記得帶防蚊液 |
11:00-12:30 | 山頂平台野餐+拍照 | 自備輕食,避開中午人潮 |
12:30-14:00 | 走秘境小徑下山 | 會經過隱藏版竹林隧道 |
14:00-15:30 | 山腰咖啡廳耍廢 | 必點冰滴咖啡配手工布丁 |
早上8點半左右到山腳最剛好,這時候停車位還很多,先到老街口的「阿珠嬤早餐店」吃飽再上山。他們家的粉漿蛋餅外酥內軟,加辣醬超對味,再配杯冰紅茶根本絕配!上山建議走主步道,雖然稍微長一點但坡度緩,而且樹蔭多不會太曬,記得穿防滑鞋因為有些石階會有點濕滑。
山頂平台視野超棒,可以360度看整個盆地,建議自備三明治或飯糰來野餐。這時候大部分旅行團都還沒上來,拍照完全不用搶位置,躺著曬太陽超舒服。下山別走原路,往廁所後面的小徑下去,會經過一片超仙的竹林,光線從竹葉縫隙灑下來的時候根本自帶濾鏡,隨便拍都像在拍武俠片。
最後一定要去半山腰的「慢森活咖啡」充電,他們家冰滴咖啡是用阿里山豆子,香氣濃郁又不苦澀,搭配手工焦糖布丁剛剛好。戶外座位區有吊床和懶骨頭,躺著看山景發呆才是龜背山的正確玩法啊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