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朋友去香港玩都會問「东南西北口诀香港」點樣記,其實香港嘅街道方向真係有啲技巧㗎!香港島同九龍嘅街道走向同地理環境好有關,記住幾個重點就唔會咁易迷路啦。
首先要知道香港島主要係東西走向,而九龍就多數係南北走向。維多利亞港就係天然嘅分界線,記住呢點就已經成功一半。我整理咗個簡單對照表幫大家快速記憶:
區域 | 主要走向 | 地標參考 | 口訣提示 |
---|---|---|---|
香港島 | 東西向 | 電車軌、皇后大道 | 「電車軌橫著走」 |
九龍半島 | 南北向 | 彌敦道、窩打老道 | 「彌敦道直直落」 |
新界東 | 放射狀 | 沙田圍、大埔公路 | 「新界像蜘蛛網」 |
離島 | 環狀 | 大嶼山環島公路 | 「離島兜圈圈」 |
實際行街嘅時候,可以觀察電車軌同彌敦道呢兩條主幹道。香港島嘅電車軌幾乎平行海岸線,所以行街時見到電車軌就知自己大概係向東定向西。而九龍嘅彌敦道就直插尖沙咀到太子,南北向非常明顯。仲有個小技巧係睇商舖招牌,通常招牌會面向主要街道方向。
另外香港嘅山勢都好有幫助,記住太平山喺香港島西面,獅子山喺九龍東北面。天氣好時望到山形就知自己面向邊個方向。夜晚仲可以睇維港兩岸嘅燈光,港島嘅IFC同九龍嘅ICC都係很好嘅方向指標。
搭地鐵時都可以留意月台指示,香港地鐵站好多都有清晰嘅方向標示。例如港島線往柴灣係東行,往堅尼地城係西行;荃灣線往荃灣係西行,往中環係東行。記住幾個重點站嘅位置就更容易掌握方向。
香港人怎麼用東南西北口訣認路?在地人教你超實用技巧。其實香港街頭巷尾藏著一套超直觀的方位辨識法,連阿婆買菜都靠這招!今天就來分享在地人從小用到大的秘訣,讓你下次去銅鑼灣逛街不再迷路。
首先記住香港的「天然指南針」—維多利亞港!維港北面永遠是九龍,南面就是香港島。站在中環IFC抬頭看,如果見到海就是向北,見到山就是向南。這個方法連的士司機都在用,特別適合剛落地的遊客快速定位。再搭配香港地鐵站的出口指示(通常會標註ABCD出口對應方位),認路成功率直接翻倍。
地標 | 對應方位 | 口訣提示 |
---|---|---|
太平山頂 | 南 | 山頂纜車往上衝就對了 |
紅磡站 | 西北 | 過海隧道往九龍方向 |
鯉魚門 | 東 | 海鮮檔望出去是東龍洲 |
進階版要學識用「路牌顏色」辨位!香港路牌暗藏玄機—綠色代表東西向道路(例如軒尼詩道),藍色則是南北向(比如彌敦道)。這個冷知識連部分本地年輕人都不知道,但對於方向感差的人超級實用。下次迷路時先找最近的十字路口,看看路牌顏色就能判斷該轉左定轉右。
最後傳授菜市場阿嬤的絕招:觀察「招牌密度」。香港舊區如深水埗,南北向街道的招牌會特別密集(因為樓距窄),東西向則相對寬鬆。這種生活智慧雖然不科學,但在旺角小巷弄裡特別管用,連Google Map都未必有這麼即時的資訊呢!
什麼時候會用到東南西北口訣?香港街頭迷路救星,這問題在自由行時特別有感!香港街道密密麻麻,Google地圖有時候也會失靈,這時候記住「上北下南左西右東」的口訣就超實用。當地人指路常說「轉東邊第二個路口」,或是「往西走過天橋」,沒方向感真的會一頭霧水啊!
香港街道命名超有規律,東西向多用「道」(Road),南北向愛用「街」(Street),記住這點搭配口訣就能快速定位。像彌敦道這種南北主幹道,記住它是「街」類就能推斷周邊走向。不過也有例外啦,像是皇后大道西明明叫「道」卻是東西向,這時候就要靠地標輔助判斷了。
口訣應用時機 | 實際案例 | 小技巧 |
---|---|---|
看地圖找路 | 油麻地站出口往廟街方向 | 把手機地圖正北對齊實際北方 |
聽當地人指路 | 「前面路口轉東」 | 舉起手機指南針確認方向 |
辨認巴士站方位 | 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月台分佈 | 觀察太陽位置輔助判斷 |
香港地鐵站出口常標示ABCDEF,但其實每個出口都有對應方位。例如中環站D出口寫「往皇后大道中」,配合口訣就知道是往西北方向。銅鑼灣站就更明顯,出口直接標「東/西大堂」,這種設計對路痴超友善!不過要小心有些舊區像深水埗,街道歪斜不規則,單靠口訣可能不夠,最好多問攤販確認。
路牌上的英文縮寫也暗藏玄機,「NTE」代表North Point East(北角東),「WTS」是West Tsim Sha Tsui(尖沙咀西)。記住這些搭配口訣,連街名都不用背就能摸清方位。特別是中環半山那些斜坡小巷,看門牌號碼的單雙數也能判斷南北,單數通常在西側或南側,這招連很多香港人都不知道呢!
為什麼香港人愛用東南西北口訣?在地文化大解析
香港人講方向嘅時候,成日都會聽到「東南西北」嘅口訣,呢個習慣其實同香港嘅地理環境同歷史背景好有關係。香港係個多山嘅城市,街道彎彎曲曲,加上海岸線複雜,用東南西北反而比「左右前後」更準確。特別係的士司機同老街坊,個個都係人肉指南針,講起位置一定先提方向,呢種文化已經深入骨髓。
香港方向文化嘅特色
特色 | 具體表現 | 常見場景 |
---|---|---|
地理影響 | 山多路彎,海岸線長 | 的士司機報路 |
歷史因素 | 英國殖民時期引入 | 官方文件標示 |
生活習慣 | 老一輩口耳相傳 | 街市買餸指路 |
實用性 | 避免左右混淆 | 行山遠足導航 |
香港細細個但地形複雜,維港兩岸嘅建築物就係最好例子。喺九龍望過去香港島,用「北角」、「西環」呢啲地名就知方向好重要。仲有呀,香港嘅公共交通工具報站都會強調方向,比如「往東涌方向」、「往屯門方向」,久而久之就養成咗市民用方向定位嘅習慣。
老一輩香港人特別鍾意用「東南西北」,可能同以前冇智能手機有關。以前冇Google Maps,後生仔問路,阿伯阿嬤就會話:「你向東行兩個街口,再轉南邊條巷仔。」而家雖然有導航,但呢種傳統依然保留落嚟,成為香港獨特嘅城市文化。就連學校教地理,老師都會用「上北下南左西右東」嘅口訣,細路仔細細個就學識用方向思考。